礼的意涵
原则上,剑道练习的礼节,分有三种对象:神、老师、对手。
道场一词起源于佛教,带有学习、修道的意思,并且代表了神圣的场域,所以许多道场会围上如同标示结界一般的稻草绳(注连縄)。设有神棚的道场,不只祈求修习武道的正心,也包含了以光明磊落的心,在神明面前堂堂正正地练习或对决。所以对于道场的行礼,应秉持着希望凭借着剑道的练习,而完满人格的祈愿。进一步,在平日更应保持道场的清洁与安全,竭尽全力修养自我。
至于对老师与前辈的礼仪,在道馆中最为人所熟悉,这乃是因为尊敬的念头深植人心。注重形式上的礼仪固不可少,但能够去纠正自己的态度、改正不良的习惯、确保正确的做法,则是更重要的事。相由心生,平时的小动作会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,如果诚心诚意地尊重他人,自然会表现出适切的礼仪,不会流于形式。
由于剑道是一种激烈对战的运动,所以特别要求遵守人与人之间的礼仪,强调尊重对手的表现。在规范了自己的同时,如行中庸之道,亦强化了己身的精神。如果藐视规则、恣意妄为,不仅违背了剑道精神,更失去修习武道的意义。如果行为散漫、偷懒恍神,不只是人生,在剑道的练习上已是难以精进,也容易发生重大事故。
很多人在升段考试时都会有特别杰出的表现,这来自于密集的练习与紧绷的准备心。不论是神佛的面前、师长的面前、对手的面前,会让我们感到紧张而小心翼翼的,其实是自我内心的观照。武藏所说的「神仏は尊し、神仏に頼らず」,我们也可以去体会这样的心情。
站立
挺直腰背,收下颚。
正座
在日本的礼法中,正座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姿态,带有毕恭毕敬的意味,随意地站立相较成为稍有失礼的状态。习惯上,则以「左座右起」:在坐下时先跪左足,站立时先起右足。
由左膝后方稍稍整理裙摆(与居合不同),以左膝先跪下,再跪右膝而坐。这中间,脚掌以脚趾先撑起,以备不时之需,即始脚掌朝上平放后,右脚拇趾亦交叠于左脚拇趾上。坐正时,两膝之间间距约一到两个拳头宽,挺直背脊,将重心灌注于下腹部。双手轻置于腹股沟处,闭口正视前方。
欲从正座状态起立时,先稍抬上半身,以脚趾撑起脚掌后,右脚先向前一步起而站立。
在正座的情况下要改变面对的方向时,先将上半身抬起变成跪姿,以膝为肘心,先将一边小腿移到正确位置上,再将另一腿并过去,再坐下。
原则上,就座的时候若是有拿着竹剑,请置于左侧;若有木刀,置于右侧。竹剑的位置并没有硬性要求,但剑锷需与膝头齐平,刀刃应朝内侧。
立礼
非比赛场合)左脚向前一步后并上右脚,自然站立并不带刀,背部打直,向前倾斜上半身以表达敬意。不可不足或过份地弯曲、头不可以垂下,并保持安静尊重的态度。
日本立礼的前倾有不同的角度,约略如下:15度,练习、比赛、剑道形的开始与结束时的敬礼角度,目光直视对方;30度,面对上位、神棚时的敬礼角度,目光顺势落在前方地面;45度,面对天皇与皇室时的敬礼角度。
座礼
行座礼时,双手放松伸前呈八字形,并后四指使得拇指与两掌间可以围成一个正三角形,肘部朝地面轻轻弯曲,鼻尖对准三角形的中间肃静地低头行礼。此时颈背部打直,头不可栽下,臀部不可翘起。
一般来说,敬礼放下双手时,以同时伸出双手为准,全剑联于昭和52年出版的剑道指导要领亦如此撰写。但是若希望能更谨慎地行礼,则以位于下位的左手先下,再出右手。更有一说,认为应该视竹剑摆放的位置来决定:若是摆在自己左侧,则先下右手,左手用以防御;反之亦然。后者这种带有浓厚居合色彩的做法,也被一些人视为过度防御,不应在一般的座礼中出现,不然一心警戒的动作,反而会变成更失礼的事情。所以,与其防御,考虑到怀抱着尊敬的心情,以及场合与对方身份的问题,建议以左手稍较右手先下是较通行的惯例。不过,这方面并没有对错的问题。
敬完礼欲抬起头时,则以相反的顺序,先抬头、伸直肘部、双手离地。敬礼时间约为一个呼吸,但需注意老师的动作,不可比老师先起来。
蹲踞(そんきょ)
蹲踞为以中段姿势顺势蹲下的现今通行对打前之行礼姿势。所以右脚稍前、左脚跟稍微内转,一边以脚尖支撑一边曲膝下蹲,而上半身需保持正直。
敬礼方式中,大致上可分为起立敬礼、坐着敬礼、蹲踞敬礼等三种。然而在室外,对上位行站立礼有所不敬、亦无法方便地坐下行礼时,可以行蹲踞之礼。但古流派中亦有以蹲踞的姿势敬礼后立刻拔刀的技法。对于剑道以蹲踞作为敬礼的方式,有各式不同的意见,其必要性也引起许多讨论。
然剑道不止是打斗之术,也代表了文化的象征。细致与传统更胜粗糙与鲁莽的斗争。相较于以平常心站着行礼而带有寒喧的意味,蹲踞则以其堂堂正正的战斗之心(包括展示自己的武器),以竹剑相交起互相发誓之意,藉由距离来展现武道的气度与质量,成为开战的序曲。也有一说为狮子压低姿态以补取猎物的动作来说明蹲踞的讲法。不好的蹲踞表现出无法气沉丹田、不稳定的重心。对战之后的蹲距,则可以控制兴奋的心情,亦不会忘记尊重你的对手。